黄台精卫的故事:那一段令人深思的过往
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使瓜稀。三摘犹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”这首黄台瓜辞出自唐高宗时期的武则天之手,是武则天为了劝谏母亲杨氏不要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所作。而在这首诗的背后,是一个关于权力、欲望和亲情的悲剧故事,这就是黄台精卫的故事。
黄台精卫的故事要从武则天的入宫说起。贞观十一年(公元 637 年),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武则天“容止美”,便召她入宫,封为五品才人,赐号“武媚”。当时,武则天年仅十四岁,她的母亲杨氏悲痛不已,却又无可奈何。
入宫后的武则天,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智慧,逐渐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。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,武则天的前途也变得不明朗起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武则天开始寻找新的出路。她发现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对她颇有好感,于是便暗中与李治交往。
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 649 年),李世民驾崩,武则天按照唐朝的惯例,被送进感业寺为尼。在感业寺,武则天与李治再次相遇,两人旧情复燃。不久后,李治即位,是为唐高宗。永徽二年(公元 651 年),李治将武则天接入宫中,封为昭仪。
武则天的回宫,引起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警惕。为了打压王皇后和萧淑妃,武则天不惜使用各种手段,包括诬陷、谋杀等。在武则天的策划下,王皇后和萧淑妃先后被废,李治也想趁机废黜王皇后,改立武则天为后。此事遭到了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大臣的反对,李治也有所犹豫。
就在这时,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站了出来。杨氏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,她看到武则天在宫中的地位日益稳固,便决定帮助她实现自己的野心。杨氏利用自己的家族势力,在朝中四处活动,为武则天争取支持。她也不断劝说李治,让他下定决心废黜王皇后。
永徽六年(公元 655 年),在杨氏的帮助下,李治终于下定决心,废黜王皇后,改立武则天为后。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,开始积极参与朝政,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大权。她利用自己的权力,排除异己,提拔亲信,使得唐朝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显庆五年(公元 660 年),李治患病,无法处理朝政,便让武则天协助处理政务。从此,武则天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垂帘听政。在此期间,她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权力,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。
龙朔元年(公元 661 年),李治决定亲征高句丽,让武则天留在长安处理朝政。武则天趁机排除了一些反对她的大臣,使得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。这次出征并不顺利,李治在途中患病,不得不返回长安。
麟德元年(公元 664 年),宰相上官仪向李治进谏,建议废黜武则天。武则天得知后,立即向李治哭诉,李治心软,便将责任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。随后,上官仪被处死,他的家族也受到了牵连。
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大,她开始不满足于只是皇后的地位。上元元年(公元 674 年),她加号“天后”,与李治并称“二圣”,开始与李治一同处理朝政。从此以后,武则天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,成为了唐朝的实际统治者。
武则天的权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她的统治过程中,遇到了许多反对者和挑战者。其中,最著名的就是她的儿子李显和李旦。
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,他在高宗李治去世后,继承了皇位。他懦弱无能,无法控制局面,很快就被武则天废黜,立自己的四儿子李旦为帝。李旦是一个聪明的人,他知道自己无法与母亲对抗,于是主动提出退位,让武则天称帝。
天授元年(公元 690 年),在武则天的策划下,她正式称帝,改国号为周,定都洛阳,史称“武周”。从此,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
武则天称帝后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措施。她打击了唐朝的贵族势力,提拔了一些有才能的人,使得政治局面相对稳定。她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包括改革官制、改革赋税制度等,促进了社会的发展。
武则天的统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。她的一些政策和手段被认为过于残忍和霸道,她的称帝也被一些人视为篡权。在她的统治后期,一些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逐渐浮现出来。
神龙元年(公元 705 年),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,逼迫武则天退位,拥立李显复辟,恢复了唐朝的统治。武则天被迫退位后,被软禁在宫中。同年十一月,武则天去世,享年八十二岁。
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她从一个小小的才人,逐渐成为了唐朝的皇后和皇帝,掌握了最高的权力。她的统治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,但她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追求权力和成功的道路上,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,同时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。